火鸡

为什么欧美国家不炒菜,只有中国炒呢背后有

发布时间:2024/8/18 16:43:59   

在我们的印象中,大多数欧美国家的食物主要有煎的牛排,烤的鸡肉,煮的蔬菜汤,或者是炸的薯条汉堡和烩的意面,唯独就没有“炒”这种烹饪方式。

而在中国,“炒”几乎是每个人都略懂一二的烹饪技法,最经典的比如说番茄炒鸡蛋,蛋炒饭等等。并且,“炒”发展至今已经有了一千多年,那为何欧美人还没有掌握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从中国人炒菜的历史说起:

众所周知,想要将一碗菜给炒好,那就必须具备火、食用油和锅这三个基本条件。所以追溯“炒”的根源,其实就是追溯这三者出现的时间。

首先,人类开始使用火的历史至少是在50万年前,所以这里我们无需考虑火这个条件。

不过油的出现就没那么简单了。

从史料典籍中可知,我国在周朝以前,并没有制油的相关记载,直到周朝时,才有了熬制动物油的记录。

到了东汉时期,枣油和杏油等植物油开始出现,不过那时的植物油并没有注明是食用的。直到后面的北魏时期,植物油才加入了可食用的行列。

至于铁锅嘛,其实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出现了铁锅的制备工艺,只是当时的冶炼技术还不成熟,所以还没有被广泛利用。

一直到了宋代之后,我国的冶炼技术突飞猛进,铁锅才逐渐成为了主流的烹饪工具,被寻常百姓家所用。

所以,从这三个条件成熟的时间来看,炒菜应该是在北宋前后出现的。事实上,在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曾介绍了一道这样的菜:

“子鸭极肥者,其大如雉,去头……炒令极熟。”。而这也是汉字记载中可查到的最早的炒菜起源了。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炒”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可为何西方国家至今仍然少有大火猛炒这种技法呢?

2

首先,欧美人并不是真的不会炒菜,而是说他们不会用猛火爆炒这种技法。

欧美人“炒”菜用的油通常是一小块黄油或者一丢丢橄榄油,然后开小火慢炒。除此之外,他们对肉的加工方式,更多的是香煎,或者直接裹上调味料炸,送进烤箱烤,比如说感恩节的烤火鸡。

其次,对于西方的饮食而言,“味道”往往不是放在第一位的,他们的饮食更加注重于食物的搭配以及制作的严格性和科学性,这很容易会让人们的一日三餐趋向于“词条化”。

比如说面包就是果腹用的,沙拉就是补充营养用的,正式的西餐就是为了应酬用的等。在这种严谨的餐饮文化的影响之下,让欧美国家的食谱总是显得很空虚,且一成不变。针对于此,有人还曾这样调侃道:

“在这个世界上,有三本书是最薄的,一本是《美国的历史》,一本是《英国的食谱》,还有一本是《国足的赢球记录》。”。可想而知,欧洲的菜谱有多空洞。

除此之外,追求饮食科学性也决定了“炒”难以被欧美国家所接受,因为他们认为炒菜会让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流失。

但是,这种带着明显目的性的饮食习惯,放在华夏大地那是绝对受不了的。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在满足饱腹的基础上,更多的是选择将食物的味道发挥到极致,而在满足舌尖味蕾的基础上,又将食物的色调搭配做到了顶尖,即“色、香、味俱全”。

当然了,除了文化上的差异之外,地理环境也是一大原因。

3

你知道,为什么只有中国人喜欢炒菜,而欧美国家都不会炒菜吗?

长期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国。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中国面朝海洋,背靠内陆,平原面积广阔,适宜农作物生长。这样的环境也决定了中国饮食在发展的过程中,多是以素菜为主。而为了让为数不多的素菜变得更有滋味,炒这项烹饪技法也是必然会出现的。

和中国的气候环境相比,西方的气候虽然不太适宜谷物的生长,但他们的畜牧业却很发达。这就意味着,欧洲人对肉类的青睐会远大于蔬菜。

以德国为例,在14世纪中后期,德国城市每人每年平均要吃掉斤的肉食。

也正因为欧洲人食肉量大,动辄都是一大块牛肉、羊肉,所以他们要么用炸的,要么用煎的,而不是搭配蔬菜一起炒着吃。

又因为习惯了长期吃肉的饮食方式,所以欧洲人的消化系统更加擅长消化肉类,这也是为什么外国人吃五分熟的牛排没半点事,而我们吃了可能会闹肚子的原因。

最后,至于东方和西方的饮食文化哪种更健康,我觉得这也没有什么可比较的。因为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优势所在。

西方哲学注重于科学、理论和逻辑,所以西方的饮食会将营养和科学放在第一位,对待食物主要以“烤”“煎”“炸”为主;而东方的哲学注重伦理、因果和平衡,追求食物本味上的极致,所以会以变幻莫测的“炒”为主。

而如果盲目照搬别国的饮食习惯,可能未必就是件好事,适合自身的往往才是最好的。对此,小伙伴们有什么看法?可以在下方评论留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35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