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火鸡 >> 火鸡的种类 >> 莫言嚼的煤与卓别林啃的臭皮鞋异曲但
01
异曲却不同工
有个成语:“异曲同工之妙”,意思是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出现了另一个新的词汇:“异曲却不同工”,意思是说,所列举的例子差不多,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意思,但由于接受者在思想观念上的偏差,理解之后,与原来的意思正好相反了。
“异曲却不同工”就体现在卓别林的《淘金记》中的啃臭皮鞋的情节与莫言啃煤块的情节上,读者朋友们做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
02
卓别林在《淘金记》中扮演小男孩啃臭皮鞋的情节及反应
卓别林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喜剧演员,他在美国定居了40年,在《淘金记》中卓别林扮演了淘金矿的查理,那天暴风雪很大,查理被困在山上,他饥饿难耐,边把又臭又硬的皮鞋煮来吃,吃得津津有味,他边吃边把皮鞋想象成火鸡,先吃鞋带,再吃鞋帮,最后,吃臭鞋底……尽管那是无声电影,但查理一点点啃、撕咬和咀嚼臭皮鞋的吃相却很形象,很逼真!巧那神态,动作、表情、眼神都在向观众展示了他正在享受一顿美味可口的“大餐”……
那是在十几年前,我教高中英语,有这样一篇英语课文,我们年级为了把教育因素贯穿在教学中,学完课文之后,就组织了全班学生观看了卓别林的这部《淘金记》的无声电影,看完之后,让学生们谈他们的体会,有的学生为卓别林的表演而陶醉,但绝大多数同学的体会是:面对困难要向查理一样积极、乐观地去面对,想法去克服困难,把克服困难当成一种享受,一种生活的历练……
尽管查理啃臭皮鞋这并不是真实的,是卓别林虚构和夸张的,但没有一个学生问:“老师,查理真吃臭皮鞋了吗?臭皮鞋能吃吗?有这样的真事吗”等此类求真的问题……
03
莫言嚼煤的情节及网民们的反应
在莫言的作品中,他讲述了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当全国处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生活十分紧张,多数人吃不饱,上小学的孩子们也吃不饱,所以,很多小学生饿得没办法了,于是,都以煤充饥,并且他们嚼煤的时候,也表现出十分快乐的样子。实事求是地讲,煤这种东西是不能吃的,我想莫言在这里所运用的手法与猪别林完全相同,就是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想象、怪异与夸张。从具体细节上看,这个情节就是告诉人们: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孩子们没有抱怨,没有痛苦,而是快乐地接受眼前的苦难,并想法克服饥饿……这是积极乐观的心态。
然而,网民们却看不到这个故事情节的积极意义,令人惊讶的则是,他们从这个故事情节中挖掘出了更深刻的含义,有些真是匪夷所思!他们提出了如下这些观点:
1煤根本不能吃,莫言这是夸大当时的贫穷,丑化我们的祖国,表明我国人民是野蛮的民族。
2莫言这是在复仇,他对祖国有刻骨仇恨,以此报复社会。
3莫言在否定建国初期我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4莫言就是为了讨好西方人。
5莫言的内心十分黑暗,他不是中国作家,他就是西方的代言人。
6莫言是西方人安插在国内的一个棋子。
7莫言只看到社会的黑暗面,看不到积极和阳光的东西。
8人民群众的眼睛是亮的,他是配合西方进行和平演变……
9莫言不是大众所喜欢的作家,所以,他不是人民的作家。
我不得不佩服中国某些网民十分丰富的想象力,以及他们把作品与政治挂钩,上纲上线的“魔幻”水平。莫言用“魔幻”写作手法来表达某种思想,启发我们面对困难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但网民朋友们却运用同样的“魔幻”手法,把莫言变成了“妖魔鬼怪”……
总之,莫言嚼的煤与卓别林啃的臭皮鞋本来应该起到异曲同工之妙,但经过网民们的思维加工之后,效果却截然相反了,变成了“异曲不同工”了……正如王小波所说的那样:“中国人评价外国作品用艺术和科学标准,但对中国作家作品的评价则是用道德标准来评价。”因为评价标准不同,即便是类似的故事情节,读者所得出的结论也是完全不同的……
不倒翁年6月15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