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火鸡 >> 火鸡的天敌 >> 为什么人类婴儿不是佛系宝宝
原创游识猷养个智人
有一类鸟,叫冢雉(Megapodiidae),体型跟家鸡差不多,长相跟火鸡差不多。它们有个绝技,宝宝是“种”出来的。
冢雉不孵蛋,不带娃,它们找个暖和的宝地——比如有地热的火山附近、腐殖质产热的林间、阳光晒热的沙滩——把蛋埋在里头。过一阵子,小冢雉自己孵出来,孵化当天就全身披羽,能飞擅走,无需爹妈,独立生存……
瞧瞧人家,这才叫佛系宝宝呢。
灌丛冢雉(Alecturalathami);灌丛冢雉宝宝。图片来源:维基百科,paulhypnos
相比起来,人类婴儿实在是弱爆了。生出来能干啥?呼吸。出生2个月才能抬个头,6个月才能原地翻个身,1岁才能撅着屁股爬几步。吃要喂到嘴里,睡要被人哄着,行动要被抱着。需要爸妈精心照顾,加上祖父母辈一起照顾,再加上邻居朋友一起照顾(alloparenting)……
即使不跟一出生就放飞自我的冢雉比,其他动物的幼崽也比人类婴儿强得多。小马小牛小长颈鹿出生几小时就能站立,一周内就能追着妈妈到处跑。小猴子出生后就能主动抓住妈妈的毛,把自己变成一个挂件。人类婴儿只会躺在原地哭,大人逃命时,还得腾出一只手挟个胖娃娃。
这届人类宝宝不行啊!这是来拖累大人生存率的魔系宝宝吧!
为什么我们爬到了食物链顶端,却生出弱到不行的幼崽呢?
抓住妈妈的小猴子。图片来源:KathyWest,CNPRC/UCDavis
生理限制是个很重要的原因。
拿鸟类来说。刚出生的小鸟可分两种:像冢雉那样能干的,或者至少像小鸡小鸭那样,刚孵化就有毛绒绒的细羽,能跟着妈妈跑前跑后的,叫“早成雏”(Precocial)。像刚孵化的麻雀一样,眼睛闭着,光秃秃的,只能无力地趴在巢里等爸妈投喂,叫“晚成雏”(Altricial)。
早成雏鸟类往往体型较大,可以生出比较大、能量比较富足的鸟蛋,鸟胚在蛋里能发育到比较成熟的阶段。晚成雏鸟类则往往体型比较小,鸟胚“发育到半截”就破壳出来,后半截就依赖父母饲喂营养。小雀基本都是晚成雏。
人类正是属于“晚成雏”这类。动物学家AdolfPortmann计算认为,婴儿要被怀上18~21个月,才能达到黑猩猩幼崽出生时的成熟度。而人类平均孕期是9个月。也就是说,9个月到一岁大的婴儿,才跟刚出生的猩猩差不多。
制约鸟类“孕期”的,主要是体型大小。制约人类孕期的是什么呢?
有两种假说。
传统观点认为是骨盆大小。这派观点认为,直立行走时,骨盆狭窄更容易保持平衡,于是人类女性有了相对狭窄的骨盆。然而,这让分娩变得困难。如果孕期太长,大个子的胎儿就难以顺利通过骨盆。不过,研究者HollyDunsworth计算后认为,其实骨盆变大并不会对直立行走十分不利,而且人类女性骨盆只要平均宽个3厘米,就能让胎儿出生时的成熟度接近黑猩猩了,而女性里骨盆宽度本来就有宽有窄,3厘米完全在正常波动范围之内。
Dunsworth提出了一种新假说,认为是代谢负担限制了人类的孕期。
人都有基础代谢值。普通人类在代谢上升到自己正常值的2倍时,就已经觉得很辛苦;上升到2.5倍差不多就是极限了。除非是专业训练的运动员,才能在一段时间内经受住4~5倍的代谢率。
孕妇体内多了个胎儿和胎盘,自己的子宫也长大许多,为了支持这些组织,代谢率必须升高。到怀孕6个月时,孕妇代谢已经上升到了接近2倍基础代谢率,此后增长虽然放缓,但还是一直在增加,到怀胎9月要分娩时,孕妇也差不多到能支持的极限了。
孕期到出生后,孕妇和孩子的代谢率变化。图片来源:参考论文1
(所以怀到后来都有种“赶快生了吧好烦啊”的感觉。)
在孕育孩子这件事上,人类妈妈已经拼尽全力了。
脑子大小,也是个很重要的原因。
鸟类学家也观察到了这点:早成雏与晚成雏,头的大小不同。
破壳时,早成雏头的绝对值比较大。然而,长大后的头身比例,是晚成雏更大一点。也就是说,晚成雏鸟类有着相对更大的大脑。
早成雏破壳时头大,因为蛋里营养够,发育得好,也因为早成雏破壳后就必须处理很多事,没有足够大的大脑可不行。
晚成雏虽然刚孵化时营养不良,然而破壳后就有父母精心投喂。营养充足后,大脑就可以好好发育了。另外,照顾晚成雏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没能解决种种困难的鸟都绝后了。于是,晚成雏爹妈们的智力就越来越发达,结果就有了更大的头身比……
(带娃比上班难多了
,晚成雏爹妈对早成雏爹妈说。)
早成雏vs晚成雏。图片来源:维基百科,photography-vlm.blogspot.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5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