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鸡

韩寒蒋方舟大张伟那些年少得志的人

发布时间:2023/5/23 17:38:59   

你只是人生的主演,不是人生的主角。

年,央视老楼内,嘉宾问韩寒:王朔几十年生活沉淀都会文思枯竭,你又如何?

韩寒回嘉宾:你今年有30岁了吧,怎么生活沉淀还没我厚。

那年,韩寒18岁,黑衣长发,侧影犀利如刀。他刚出版了《三重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几年后,他在博客上说,主流文学只会写上床;骂作家白烨是因拼音排序靠前;有一天拿茅盾文学奖,他会哭,但理由是:“我堕落了,太过分了”。

他觉得自己未来不可能拍电影,因为能公映的没有好电影,万一得了百花奖、金鸡奖,那么人生就是大错特错。

人在青春时,总会觉得自己是人生主角,所有的规则都理应由自己制定。

同样觉得自己永远是主角的,还有少女蒋方舟。

她7岁出散文集、9岁出畅销书、12岁给《南方都市报》写专栏,初中时,她在语文阅读题里,读到了自己的名字。

她觉得身边的世界就是楚门的世界,所有人都在围观她的举动,有时关于她的报道少了,她会失落,“怎么一个月了都没有媒体来找我呢?”

少女时,她写了许多关于未来的想象,而每一种未来,她都可以掌控。

岳阳少年易振兴没她那么自信,虽然他也很会写,高中时杂文全校流传,班主任说他一定会成为天下闻名的人。

然而大学毕业后,他成为工地监理,每天打粥抢菜看工人砸钢筋。这不是他想要的青春。

他很快找到释放之道。他躲到工地会议室,用笔记本录视频。最开始录游戏,后来自拍恶搞短片,起名易小星。

担心被熟人认出,他从项目部拿了张A4纸,对着自己照片画了个面具戴头上。

他成为最早的兽爷。面具眉心有个“獸”字,他说,用繁体,逼格高。

戴上面具那一刻,是他青春顿悟时刻,他终于找到一个出口。

大张伟同样也有顿悟时刻,他顿悟地点在北京崇文区一个红绿灯路口。

经过那个路口之前,他是乖巧听话少年,唱过《小小少年》,拿过北京市少年独唱第一名。

经过路口等红灯时,他第一次从耳机中听到美国朋克乐队GreenDay的音乐。爆裂旋律之下,主唱完全蔑视所有听众,愤怒自在,无拘无束、

大张伟当场呆住,直到后面大爷拍他,才发现已经绿灯,“我想摇滚,我想叛逆,我忽然知道什么叫青春了”。

青春是狂妄的,青春是自信的,青春是任性的,在所有成长故事开头,我们都以为自己是人生主角,可以为所欲为。

曹保平被禁五年的《狗十三》上映了,很多人以为和他的《烈日灼心》、《追凶者也》一样,是部罪案悬疑片。

看完才知道,是一个有关青春和成长的故事。

其实没差别,成长同样是罪案,被谋杀的是我们。

新世纪头几年,韩寒风光游走,他说我不看文学史,我就是文学史。

他的博客点击突破5亿,他的杂志《独唱团》只出一期,但销量万,他的第一条微博,只说了一个字“喂”,瞬间转发评论过万。

《独唱团》停刊一年后,韩寒连发三条博文,“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粉丝称为韩三篇。

那是他锋利岁月的尾声,很快方舟子到来,称韩寒有代笔,舆论山呼海啸。

意见领袖忽然成被吊打者,这不再像主角剧情。

韩寒愤怒、抗辩、沉默,有媒体人评论:就像一个人正在意气风发地发表演讲,突然有人在台下大喊,你牙缝里有片韭菜。

曾经以为能完全主导的故事,终于在成长中坍塌,所谓的长大,就是在别人的段落里挣扎。

蒋方舟高中时,没有同学愿意和她说话,她因此和作家妈妈大吵一架,“都是你害的,把我变成一个这样的人”。

她去清华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别人笔试结束之后,她被要求加试一场。

加试题目是在一小时内就“谣言”写一篇字以上议论文。

在监考老师注视下,蒋方舟一小时内写了一千多字。她知道,那是学校对她的质疑。

在清华,她依旧没什么朋友,但她已学会将其包装为“我爱独来独往”,以此包裹孤独。

包裹总是成长中最先学会的事。

《万万没想到》名声大噪时,易小星微博里到常见他和大明星合影照片。

年,《万万没想到》推出电影版。播出前,万众期待,有人称易小星是星爷无厘头正统继承人。

然而上映之后,骂声如潮。易小星翻了知乎和豆瓣中所有差评,几近崩溃。

他在豆瓣中写道:难怪黑泽明当年都想自杀,如果我有头发肯定都一夜白头了。

第二天,马上有人评论:叫兽竟然自比黑泽明。

大张伟曾遭遇的骂声,远超易小星。

他的乐队陷入抄袭风波,他的作品被批江郎才尽,他曾摘掉家里墙上所有自己的专辑,并一度想退出歌坛。

有年跨年,艺人都进入忙碌时刻,但大张伟闲了整个冬天。

他和朋友在一家餐厅跨年,“倒数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就过年了,回家好伤心,感觉我被世界抛弃了”。

那些时刻,他和他们,都不会再坚信自己是人生主角。

《狗十三》中,小女孩一开始也以为自己是人生的主角,可以自由决定情节。

在与成人世界一步步互动中,她才明白,她只是个演员,需配合大人所有复杂的演出。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中说,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

这就是真实的成长。

最后,我们都会被捶麻木,有时还会嘲笑起自己曾经的轻狂。

长大后,韩寒不再写锋利的文字,转拍电影,他说要“飞出射程之外”。

接受《人物》采访时,他否定自己的博客岁月,说那时的自己不过是“高等键盘侠”,写那些文字“可能浪费了我的才能以及时间”。

后来,他还发文称“当年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过去终究一笔抹去。

蒋方舟没能抹去过去那些痕迹,那些痕迹已成困住她的枷锁。长大后,她并没有写几本书,但质疑声一天也没有少。

她对自己不再自信,有一次坐出租车,司机赞她性格好,想把儿子介绍给她。

司机介绍了儿子在国企上班,月薪丰厚,在东三环有房,并带她看房,但最终送她下车时,没要联系方式。

她时常自嘲,时刻微笑,朋友说她最后活成了“讨好型人格”,已丢失了自己。

易小星的讨好更为彻底。他不再戴兽爷的面具,抛弃了胖子的身份,健身后努力向鲜肉小生靠拢。

一同抛弃的还有他的愤怒。

“微博上我都不太敢发了,一些话会有攻击性,会想会不会伤害到别人,嬉笑怒骂的风格会丢掉一些。”

在成人世界,愤怒和棱角其实都是奢侈品。

唱了很多年嘻唰唰后,大张伟说:你瞧窦唯、朴树,他们就是能坚持自己,我没有那么勇敢而已。

很多年后,他总想起自己第一首专辑里的歌词,讲一只稻草上的火鸡。

我很羡慕它因为它没有思想也不用争抢它很害怕我因为我喜怒无常可能随时会开枪

成长就是一场罪案,在这场罪案中,所有人都被捶杀了。

个体规则最后总要屈从群体欲望,我们曾经为此愤怒,但愤怒终归慢慢消散。

很多时刻,我们不是人生的主角,只是人生的主演。总有强大的力量写好剧本。

《狗十三》中,青春故事只是掩饰,它其实在掩饰一场谋杀。

小女孩的狗走丢时,谋杀便已开始。

她即将遭遇的强权、欺诈、逼迫、轻蔑、侮辱、诱惑,只是这光怪陆离成人世界的一小部分,也是谋杀的一步步。

结尾,全片一直爱狗如命的小女孩,在社交酒席上,接过叔伯递的红烧狗肉。

她最后还是说,谢谢叔叔,吃掉了。

那一刻,谋杀已完成。

《狗十三》豆瓣评分高达8.4,但影院排片寥寥,它同样要屈服于现实的规矩。

迷醉之中,人们还是对真实绕道而行。

五年前,它其实叫做《狗13》。

看完后才明白,对于铁幕森严的成人世界而言,原名更形象一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474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