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火鸡 >> 火鸡的种类 >> 迷信,是对这个世界的另一种探索方式
1、迷信的来源
我们为什么会迷信?
比如棒球运动员会在赛前吻一下胸前的十字架,篮球运动员发球之前会摸摸自己的右耳朵,赌神上场之前也会来一块巧克力。
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在几十年前就给我们揭秘了这个秘密,他的升级版斯金纳箱成功的让鸽子产生的迷信行为。
他在一个箱子里放入几只鸽子,然后完全随机的发放食物。但是鸽子是不明白随机性的,于是鸽子会把自己的抬抬腿、歪歪脖子,伸展伸展翅膀的动作和食物出现给关联起来。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斯金纳把鸽子放出来,鸽子们就停不下了,歪脖子的,伸腿的,挥翅膀的都来了,而且这时候你不管什么时候给他喂食,都会加强鸽子心里那个循环:奏是我歪了下脖子,食物才来的!
人也是一样,这么多年很多行为心理学家都设计过很多类似的实验,比如有一个开锁实验,心理学家把锁的密码设置成按到数字5以后3秒后打开。
然后让实验者去尝试,最后发现每一个人都发现自己认为独一无二的准确密码,而且都坚信不疑。
那么棒球运动员的亲吻,篮球运动员的仪式行为都一样,曾经某一次的关联,让他们把这两种行为关联了起来,可能最开始是将信将疑,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
慢慢的次数多了,总会相遇,于是这个关联就被强化了。
甚至很多时候,我们心里明知道这样做不一定有效,但是我们也会去做,因为当我们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总想寻求一点点安慰:想要做点什么去干预一下。
明知道不一定好使,我们也想去做的,迷信行为就产生了。
那么再进一步,迷信在进化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呢?
2、迷信的脑科学
人的天性中,有对于不确定性的恐惧,对于确定性的追求。
所以本质上,我们做出的迷信行为,是为了获得一点点掌控权,特别是那些不确定特别强的事情,比如一个超复杂的系统。
比如天气情况,现代科学依然无法穷尽去计算天气的因果关系,甚至基于这种复杂系统,提出新的一门学科——混沌学。
再比如婚姻关系,两个人在婚姻中会遭遇各种复杂状态,会遇到各种不同的人不同的事,都决定了一段婚姻的质量,于是生辰八字、黄道吉日、婚姻习俗里面各种含有寓意和祝福形式的迷信产生了。
当然很多迷信的行为最后慢慢的演化成了习俗,演化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毕竟这些代表了一个时期的人认识世界的方式,认识婚姻的方式。
但是,这个对于不确定性的干预背后,那个规律的形成,存在什么机制呢?
鹦鹉螺杂志曾经发表过一个研究,那就是迷信思维其实是大脑的一种生理反应,而且竟然可以通过药物进行控制。
科学家找了一批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然后根据是否相信超自然现象和宗教这些传统迷信项目,把他们分成迷信组和怀疑组。
然后让他们随机辨认一些像是人脸的图案,这些图片都是随机的,有些像有些不像。
实验结果表明,迷信组更容易把一些根本不像的图案认成人脸,而怀疑组则比较理性。
因为迷信组更容易强行的发现规律和意义,科学家发现这和大脑分泌的多巴胺有关,多巴胺会奖励发现规律和意义的这种能力,能够调节你的这方面能力高低。
也就是说如果给你注射多巴胺,你会更容易去发现事物之间的规律和意义,也就是更加迷信了。
多巴胺奖励发现规律和意义这个行为的背后,大家能够想到什么?
没错,发现规律和意义,本身就是人类探索这个世界的方式。
3、迷信和探索同源
不管是对于确定性的追求,还是多巴胺刺激人们更容易的去总结世界的规律,去发现事物的意义,背后都是人类对于这个世界的探索。
而正是因为探索,我们人类才慢慢进化到了现在。
所以,迷信和探索,其实是一回事,都是去总结规律和意义,至于是迷信还是探求真理,只有站在更高的格局才能看得清。
理性复苏以后,哲学家们就开始对于这个世界的真相产生了怀疑,凭什么觉得我们基于主观观察的世界,从而总结出来的规律就是对的呢?
比如著名的卢梭的火鸡的故事,养鸡场里一只博士鸡,经过一年的观察和总结,终于在感恩节这一天总结出了主人喂食的时间点就在中午,但是那一天主人没有来,到了下午,它们都被主人运走煮了。
还有电影《黑客帝国》里的思考,我们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还是活在虚幻的世界?
所以,探索和迷信,有时候只是你站的角度不一样,只是深度不一样。
是否过度的进行找规律,就是迷信的判断标准,当有了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论以后,我们对于迷信就有了判断的标准。
首先,你得相信概率,得相信一些事情就是无缘无故发生的。
然后,你得相信无常,得相信一些事情就是无法控制的。
如果不信,觉得总有一些神秘的东西可以影响命运,世上没有无常和偶然,那么你就是迷信的。
只要你迷信了,就会去寻找可以控制的东西,于是求神开始了,于是仪式感神秘主义开始了,于是阴谋论开始了,或者的或者,你觉得一切皆有意义,一切皆有定数。
最后一个,其实挺好,如果你相信一切都有意义,至少你的生活会变得挺幸福。
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