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火鸡 >> 火鸡的天敌 >> 马里亚纳火鸡日本零式战斗机
零式舰上战斗机(日语:零式艦上戦闘機,简称“零战”("零戦"-れいせん、"ゼロ戦"-ぜろせん等),编号“A6M”。是大日本帝国海军的单座型舰载战斗机。作为九六式舰上战斗机的后继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大日本帝国海军从年到年的主力舰载战斗机,从中日战争战场初露头角,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整个太平洋战区都可以见其踪影,堪称日本海军二战时间最知名的战斗机。其名得自于服役时正是皇纪纪元年、以该年的末两位而得名。盟军昵称代号为Zeke。
旧日本帝国海军的舰载战斗机零战是日本产量最大的战斗机,由三菱重工业设计,主要研发人为该公司的设计主任堀越二郎,并由三菱重工业与中岛飞机两家业者共同生产,总计生产10,架(一说10,架),总数中约有2/3为中岛飞机生产。
吴市海事历史科学馆展示的零式舰上战斗名称缘由:此款战斗机之所以会取名为“零式”,乃因为当时的军用飞机是采用日本皇纪的后两码来冠名的;而零战在年(昭和15年)正式由日本海军采用时,该年正好是皇纪年,后两个数字刚好是“00”而取名。同样以类似方式取名的,还有日本陆军的百式司令部侦察机、百式重轰炸机[5]。但零战的水上机种——二式水上战斗机在年7月加入服役之后,日本海军便废除了这种冠名模式(例如年开始研制的零战后继机A7M,便取名为“烈风”)。
珍珠港事件中从赤城号航空母舰起飞的零研制:零战代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航空工业的最高水准,也是日本海军的象征。年5月19日,日本海军向三菱与中岛两家公司提出一个名为“十二试舰上战斗机计划要求书”的舰上战斗机的设计案,准备取代刚刚进入服役的三菱96式(A5M)舰上战斗机。当时两家以“昭和十一年度航空机种及性能标准”进行设计。对于战斗机续航力与战斗半径的需求,除了滞空时间以外实际要求规格内还有不得短于各种攻击机的航程的规定,昭和11年时日本海军对于攻击机的航程要求。
圣克鲁斯群岛战役中的零式战机由于这个需求过于严苛,尤其是必须兼顾8小时海浬以上的续航力与飞机机动性这两项互相冲突的指标,中岛公司在设计阶段放弃竞标,而三菱公司单独进行设计。第一架原型机于年3月组装完毕,4月1日于岐阜县之陆军各务原机场进行首次试飞成功,年7月开始编入日本海军服役。
年6月14日,由富安俊助中尉驾驶的零战六二型,在菊水六号作战中对企业号航空母舰实施自杀攻击时遭舰上美军拍摄的照片主要之改良型号:随著获取自前线的战训(作战经验教训)与性能提升需求,零战阶段性的逐次进行改良。最初发动机的换装以一号、二号,机体的修改则以一型、二型之类记法表示,但年夏季因为海军要求各厂统一次型号命名法,而以连续两位数(前面的数字表示机体的修改次数,后面的数字表示发动机的换装次数)表示,故先前的一号一型/一号二型改称为一一型/二一型,暂称为"二号零战/二号零战改"的新型零战,之后则依此规则定名为三二型/二二型。随著战局演进在零战上的变更细节增加,军方为避免混淆而规定在两位数字之后以甲/乙/丙之类的追加序号表示武装与装备的变更。因两位数字分别表示不同的改装状态(即二一型并非第二十一种零战改型、五二型并非第五十二种零战改型…),故正确念法为按照字面的"二一型""五二型"而非"二十一型""五十二型"。
中国上空的零战一一型零战主要的生产型
十二试舰上战斗机(A6M1):零战原型机,前两架使用三菱自产的"瑞星"一三型发动机,离升输出匹马力,定额高度输出匹马力(稍后在受测阶段中提高至匹马力),初期采用双叶螺旋桨,在测试中更换为三叶可变螺距螺旋桨。原型机于年3月完成,4月首飞,由于前两架原型机三菱坚持使用自产引擎的结果是性能未达指标,因此从三号原型机起海军审查部强行责令更换成中岛荣一二型发动机(一级一速增压,定额高度输出匹马力)。
日本航空母舰上的零战二一型零战一一型(A6M2a):由于三菱的瑞星引擎表现不如预期,从零战三号原型机后更换为中岛荣发动机,搭载了荣一二型引擎的试制零战在后续审查一举达成了几乎所有项目的性能指标,发动机的争议自此拍板定案。加入3号原型机到8号原型机等6架,此型零战共生产64架。年7月,从9号机后的15架零战一一型进驻中国汉口机场,最终有40架零战一一型进驻当地,在汉口当地调整后正式命名为“零式一号舰上战斗机一型”,简称零战一一型;虽然定名叫舰上战斗机,但并没装上航空母舰降落所需的尾勾,仅能作为陆基战斗机使用,实际定义上是偏向普通战斗机。
零战三二型(A6M3),此相可清楚见到其原本日本海军将零战派驻到中国战场的目的是以机场防卫为主,但是零战的航程正好提供重庆轰炸的海航轰炸机最好的掩护。8月19日,12架零战一一型为30架轰炸重庆的九六陆攻护航,中国空军避而不战。次日,零战一一型同样为50架轰炸重庆的九六陆攻护航,中国空军为保存实力也未接战,令身负零战实战验证职责的日本军方大失所望。9月12日,12架零战又飞至重庆上空搜索,仍未遭遇中国战机,接战不成的日军飞行员愤怒地用机枪向中国机场扫射。9月13日,13架零战在诱战失败准备回航之际,突然收到中国空军的I-15和I-16准备降落的消息,渴望实战的日军零战机群立即折返回战区攻击中国战机。由于双方机种性能已达世代级数差距,中国空军人员训练与后勤条件亦不如人,经历一番苦斗之后蒙受惨重损失而却战果甚微。日方宣称击落27架中国战机而己方无一损失(此次出战的中国空军为25架I-15与9架I-16,有24架中弹或是遭击落,虽然实际数字有些微出入,仍不改其压胜结果)。
零战二二型后续中日仍发生数场空战,零战的压倒性优势依旧,这让日军在年以前以零战取得中国战场的制空权。当时仍为航空委员会顾问的陈纳德虽然很快地向美军提出报告警告日军新锐战机的压倒性能,但当时美军并未认真看待。
短炮管的九九式一号(上)和长炮管的九九式二号(下)零战五二型(A6M5):由于原本预定取代零战的后继机"A7M烈风"在发动机问题上持续无法解决、开发进度严重落后;此致命问题使烈风无法顺利在年开始量产,继而取代零战成为新一代的海军舰载主力战机。在美军持续换装新型战机的同时,日本海军却只能继续使用性能已开始显得落伍的二一/三二/二二等各型零战。在后继机种迟迟不来的情形下海军不得不继续进行零战的改良,其成果即为零战五二型。本型号归纳了以往作战之经验,在各阶段改型中逐步强化机身结构以及加装防弹装甲与自封油箱,并换装了新型的九九式二号炮,在火力以及后勤上皆有稍作改善;由于换装较大马力发动机的希望落空,在不得不继续采用原有的荣二一型发动机,却又迫切需要提升性能之下,三菱使用了较新理论的技术,将整流罩叶片下的排气管改为分离短桩式(即所谓独立式推力排气管),在马力不变的情况下藉废热排气推力把水平最高时速提高至km/小时,更重要的是俯冲限制速度提高至.7km/小时。保存在日本靖国神社游就馆一楼的零战五二型复原机早年依据设计者堀越二郎与日本海航空战王牌坂井三郎等"权威人士"之证词得知,因为设计变更、重量增加的缘故,零战五二型在飞行操作上比不若零战二一型轻巧,因此战后数十年始终流传“零战五二型逊于二一型”之说。[注6]但在90年代后渐增的其他驾驶、地勤之大量证词文献以及复原机试飞报告显示,事实上随著当时战局演变、前线参战者反而普遍欢迎改善俯冲、提高滚转率、速度提高与增加20mm炮弹药基数之新型零战。
零战五二型丙(A6M5c)零战五二型之恶评,事实上是掺杂失速特性不佳的零战三二型或后期过重的五二型丙各型的刻板印象,实际上就均衡性而言反倒是五二型为佳。其中又以提高俯冲速限的五二型甲与局部提升武装/防御的五二型乙较获好评。真正造成零战后期型印象不佳的背景因素,乃肇因于零式的引擎马力没有美军引擎来的大,造成美军的F6F可以在急速俯冲下摆脱零式的追击。零战二一型的好评除了操控轻巧以外,另一重要原因就是开战初期的盟军战斗机无论在爬升率或回旋性能上都远逊于零式,且盟军对零战的认识不足又使用了错误的战法,造成零战初期在太平洋与中国战场势如破竹。
二战后保留至今的零战六二型改良的零战五二型于年8月试飞成功,并快速量产投入当时重建的日军航舰部队,但是在马里亚纳海战证实了此型机种的改良幅度不足以应付当时美军航舰上部署之新型F6F地狱猫战斗机。机体性能的差距固然是主因,但日方新手驾驶员的飞行时数开始不足导致技术低落、而美方却因为先前主力的F4F等机种生存性高而保全了相当数量的历战老手,经验得以传承给新进人员外也能在换装新机种的当下就驾轻就熟的采用正确战术发挥威力,敌长我消的态势下使得零战五二型的劣势更加显眼,提前宣告了此机种从登场开始即告落伍的事实。
重新涂上美军机徽并接受飞行测试的零战即使如此,原属应急的零战五二型系列在海军后继机种的开发与服役皆严重延迟的困境下不得不延命发展,使其成为零战系列中产量居冠者。
零战的优势与弱点
零战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产生零战神话,被视为不可能被击败的无敌战机。这个神话的产生源自多种因素。西方国家当时普遍不相信一个东方国家制造的战斗机性能可以达到一个超过他们想像的水准。虽然陈纳德已把有关零战的性能情报交给美国,但却未受到美国军方重视。初期与零战遭遇时,飞行员普遍使用错误战术,以及受到经验不足的影响。而这也与盟军将太平洋战区视为次要战区的态度有关。
战争初期,日本海军航空队的飞行员训练扎实、实战经验丰富。年6月3日,一架由龙骧号航空母舰起飞去攻击阿留申群岛的零战二一型,因发动机故障而在阿克丹岛迫降不幸翻覆,飞行员古贺忠义死亡但飞机本身却奇迹似地无甚损伤。五周后被美国人发现,年8月该机被送往圣地牙哥北岛基地做了一系列的飞行测试,结果发现零式战机明显的弱点。
两架二战后被英军接收并作飞行测试的零式战斗机零战的主要优势
非常低的翼负荷、失速特性良好、低速下的操控反应极端灵敏。这是由于航舰起降安全所需,并基于当时日本极端重视水平回旋能力的思想所致。以上诸多特性成就零战极为优异的水平面回旋能力。无论回旋半径或是回旋率,都超越盟军当时参战的主力机种。该机优异的水平面回转能力,令盟国飞行员很难从后紧贴零式的航道从而获得开火机会;反之,零战出众的回旋能力令零战在初期的近距离空战中经常处于优势。
二战后被澳洲掳获的一架零战22型相较于同时期战机相比不可思议的极远航程。中高度以下良好的爬升率。瞬间爬升率几乎媲美特技机。即使被咬尾,一两个翻飞后就可能将情势逆转从而反咬敌机。作为舰载机而言,相当良好的全向视野。以同时期的战机而言算是比较早搭载20mm机炮的机种。对早期防弹相关设备不完备、结构也并不强韧的各国战机而言,该口径等级的火力非常具有威吓性。而且将单发轻型战斗机击落四发重型轰炸机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这等火力是同一时期较零战更为机敏,但武装只有两挺机枪的一式战隼所难以迄及的。
为拍摄电影而被改造成零战的T-6教练机太平洋开战当时,以空冷引擎搭载机而言非常干净漂亮的气动外形,以及相当低的阻力。(阻力系数0.、综合阻力面积0.㎡),这不仅利于以较低马力达成较高速度,对巡航的燃费经济性也有好处。开战初期仅次于一式战隼而胜过几乎所有对手的初始加速性。面对极速高于自己的对手,也往往有机会在对方达到高于自己的速度之前将之捕捉并击落。
为拍摄电影而被改造成零战的T-6教练机零战的主要弱点因为设计上要求低翼负荷,飞机重量必须刻意降低,导致结构强度不足以适应高速下大幅度动作产生的应力,原型2号机便遭遇俯冲超限翼梁与主翼外板无法承受负荷导致结构解体的情形,这问题在量产机上仍有类似状况。虽然日军很早就知道问题,也试图对机体结构进行强化修改,然而零战与西方国家战机相比高速俯冲下强度与操控性弱于对手的问题自始至终就没有获得实质上的解决过。另外,结构强度不足同时也更为恶化零战本身差劣的抗战损能力。
美国海军人员于年7月11日在安库坦岛检查古贺零式机日本的发动机技术不如其他航空先进国,使得零战的飞行性能必须靠近乎偏执地削减机体重量来达到,恶化前一点提到的结构强度、防御力问题。出于极端重视低速格斗战能力的代价,零战的控制面在高速下很难改变角度,致使综合速度的运动性能不强反劣,这问题从大约mph(km/h)的空速开始浮现,一旦超过mph(km/h)的空速后,操纵杆需要施加非常大的力量方能移动。依据某些零战驾驶员的实战证言,超过km/h时的杆力大到需要两手+一腿的程度才能扳动。也就是说,中高速度范围下的运动性能明显劣于同速度等级的盟军战机,而后期面对更高速等级的新一代英美战机时差距更是大到绝望的程度。
年7月装船运往美国本土无线电通信品质不佳,有驾驶们为了减轻重量会干脆拆掉无线电改用手势沟通;无论是前者或后者皆缺乏灵活、即时且精确指挥中队执行团体战术的能力。油箱缺乏被枪炮命中时抗燃的设计,其自豪的轻质高强度板材-"五十岚式杜拉铝"含有大量的镁,镁易氧化的特性又使飞机更加易燃,且驾驶座对枪炮子弹可说是毫无防护力。缺乏防御导致飞行员更容易折损,到战争后期经验丰富的历战飞行员大量伤亡下实战经验难以传承,新手素质因此停滞不前,使其在接下来的交战中更快牺牲。
美军飞行员于年9月在圣地牙哥试飞即使战争末期新锐机服役,也已缺乏足够数量的适格者试飞或在实战中与同盟国抗衡。这种恶性循环成为日本海航末期气力难支的主因。战争后期,美国已找出抗衡零式的战法,以“一击脱离”或“萨奇剪”等编组方式取代单纯的回圈缠斗,让俯冲速度不佳、滚转率差、缺乏可靠无线电、防护能力又差的早期零战无法与之抗衡。
年3月在兰利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