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鸡

我在现场2020,我在华盛顿记忆的碎片

发布时间:2023/4/16 8:52:19   
北京皮肤病医院好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525899.html

我在现场,记录瞬间,成为历史。

从年开始,新华社客户端开设了“我在现场”栏目,以新华社记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贵采访经历为内容,讲述他们在重大新闻事件现场的所见、所闻、所想。

年,他们继续践行着“我在现场”的新闻追求:无论是武汉的“红区”,还是全球抗疫的最前线;无论是抗洪抢险的大堤上,还是“嫦娥飞天”的现场;无论是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小山村,还是……

他们凝固新闻的瞬间,成为历史!

从年1月4日起,新华社客户端“我在现场”栏目陆续播发多位新华社摄影记者在年的精品力作,希望他们的镜头和讲述,能将我们带回到那一个个新闻发生的现场。

这里枯燥刻板、安静“荒凉”,没有高楼大厦和店铺林立;

这里也硝烟弥漫、喧嚣不止,有的是明争暗斗的权力和如火如荼的游行。

这里有平方公里,约是北京的百分之一,众多影响世界的决定甚至都来自仅7平方公里的中心区域。

这里是美国首都华盛顿,因一个人出现的一座城,一个可以在世界舞台上代表美国,却无权在国内政治舞台上发声的城市(华盛顿特区在国会两院没有投票权)。

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现场,但不都拥有完美的结局;听见了很多声音,但不都耳闻到回响。

在此分享一些记忆的碎片,纪念一下我在美国华盛顿的。

新华社记者刘杰

,我在华盛顿记忆的碎片

抗疫与抗议

在疫情中,“逛街”是一种独特体验。年4月,在类似伦敦牛津街、北京三里屯的华盛顿乔治城M街,多数店铺都停止了营业,或是临时,或是永久。

一家店铺昔日的招聘广告HELPWanted,在疫情下有了新的解读。在习惯用字母命名横向街道的华盛顿,疫情前的M街或许让人联想到money(金钱)、music(音乐)、merry(快乐)。年给人的印象则是memory(回忆)、march(游行)、mourning(哀悼)。

一名年轻人赤膊经过商店橱窗,招牌写道“startsmall,savebig(积少成多)”,男子一半在阳光下,一半在阴影中。如今看来,似乎“startsmall,losebig(因小失大)”更为贴切。

▲年5月26日,美国首都华盛顿,一名男子在户外健身。当天,美国新冠确诊病例累计超过万。

美式抗疫导致的高感染率,是目前个人主义和自由至上价值观在美国本土造成的最大社会危机之一。生命诚可贵,“自由”价更高,或许可以回答美国人民为何在口罩和居家令问题上略显尴尬。

在最严居家令时期,跑步、遛狗都是出门的正当理由之一。有的年轻人甚至会参加一种“新冠派对”,大家在聚会中把钱塞到一个罐子里,此后的几天,最先确诊感染病毒的人赢得罐中钱。

▲年7月8日,美国首都华盛顿,一名披着美国国旗的男子站在林肯纪念堂台阶上。当日,美国累计确诊病例超过万例。

“国宝级”传染病专家福奇在国会听证会上被一名共和党众议员质问:“上街抗议游行是不是会加速病毒传播?那是不是应该在疫情期间禁止游行?”这位传染病专家遇到这样的问题也只能“呵呵”了。

▲年10月4日,美国首都华盛顿,2万把椅子摆放在白宫外南侧草坪上,悼念美国超过20万新冠逝者。

实施居家令期间的华盛顿可以用“人烟稀少”来形容。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网络生活、线上工作等丰富起来,现实世界的活动则降到最低限度,“三宅一生”不再是奢侈品。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或相隔6英尺,或一条网线。

▲年3月23日,美国首都华盛顿,两名行人穿过空旷的马路。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正当疫情因夏季到来稍稍缓和时,反种族歧视抗议浪潮汹汹来袭。在抗议面前,疫情的存在感可以说几乎是透明的。白宫附近的抗议现场,一名身穿白色上衣的女孩双手紧握,目光坚定,与白宫特勤局警察对峙十多分钟,是当时“警民”关系紧张的一个缩影。

点击链接,观看报道:美国多地民众抗议警察暴力执法

▲年5月30日,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附近,一名抗议者与警察对峙。

摄影记者身处事件现场时,往往比常人有更敏锐的嗅觉,知道自己应该在的位置。

抗议者队伍可以粗略划成三个阵营:

第一阵营是极度愤怒和不满的人们,他们往往冲在最前沿,与警察面对面对峙,有的苦口婆心地跟警察讲理,有的俨然是口号复读机,还有的往警察身后扔烟花爆竹。警察推进防线时,第一阵营的人虽然会被迫后退,但始终站在警察面前。

第二阵营是抗议者中的中间派和助威团,他们会大声地喊口号,用社交平台直播。但当警察向前推进时,可能会迅速跑开。

第三阵营是理念上认同,但属于温和派,或者带着孩子来接受教育的,处于最外围。

▲年6月6日,人们在美国华盛顿白宫附近游行。美国首都迎来了十几天来参与人数最多的游行活动。

摄影记者往往处于第一阵营的抗议者背后,或者第一阵营与警察之间。华盛顿大规模抗议期间,美国民众戴口罩的意识还不强,我一般会戴上外科口罩和N95两层口罩;戴上头盔,防范不明飞行物;背包里放一瓶酒精消毒液,以便随时进行手部消毒;一副泳镜,防备催泪瓦斯;一瓶水,饮用和冲洗眼睛备用;将自行车停在外围较远的地方,防止警察扩大警戒区域而无法取车。

双方对抗比较激烈时,警察会使用催泪弹和震爆弹。震爆弹有较大火光和声浪,短时间内影响视觉和听力,但不会造成永久性伤害。

我采访的常规思路是与抗议者共进退,第一阵营附近拍照,第二阵营附近观察形势,补充全景画面,第三阵营附近休息调整。

▲年5月31日,美国首都华盛顿,抗议者躲避警察发射的震爆弹。

抗疫让世界认识了福奇,抗议让人们知道了弗洛伊德。抗议浪潮以来,白宫外的围栏成为人们晒“美术作业”的板报墙,这些涂鸦和标语俨然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国家画廊。弗洛伊德生前只留下一句话,但活着的人都说自己继承了他的遗志。

▲年6月6日,一名女子手举“黑人的命也是命”标语在美国华盛顿白宫附近游行。

年6月19日晚,华盛顿终于加入到了“去南方邦联”的捣毁塑像运动。当时支持蓄奴的派克将军的青铜像在站立了年后,首次躺倒在草地上,胸口和脸上还留着火烧的痕迹。

第二天清早,代表时代缩影的四类人聚拢在塑像周围。他们是警察、公园员工、市民和媒体,四类人都做着时代让自己做的事。警察拉起警戒线,享受着中间地带的孤独。国家公园的员工查看雕塑状况,准备搬运工作。

有意思的是,现场五名身着制服的国家公园管理局工作人员,有三名白人员工、两名非裔员工,在接近5个小时搬运过程中,三名白人员工始终站在一旁,操作设备干活的始终是两名非裔员工。如果说工作没有贵贱,只有分工不同,那么这种分工可能已经铺垫了年(年第一批被奴役的非洲人抵达英属北美)。

一些市民在附近围观,有的是跑步路过,也有的是特意赶来,既有非裔,也有白人。几名非裔女子在警戒线旁载歌载舞。一名女子甚至激动地越过了警戒线,走到雕塑旁合影,警察看到了,默默给了她3秒的合影时间,再将她请到了警戒线外。

在场的白人则是沉默地赞许,或赞许地沉默。

▲年6月20日,美国华盛顿,一名警察查看被抗议者推倒的南方邦联将军派克的雕塑。

一个白人四口之家路过,大约六七岁的女儿问:“这是怎么了?”

妈:“有人把雕塑推倒了。”

女儿:“这座塑像是谁?”

妈:“是以前南方邦联的一个将军。”

女儿:“为什么要推倒?”

妈:“因为他是一个赞成使用奴隶的人,这种观点是不对的。”

女儿:“为什么会给他做雕塑?”

妈:“因为雕塑是为了纪念重要的人,他在当时是一个重要的人。”

他们说着走远了。

当天,特朗普要求被推倒的塑像要物归原处。

但直至目前,雕塑的基座上还是空空如也。

▲年6月8日,一名男子在美国华盛顿白宫附近手举“黑人的命也是命”的抗议标语。

年7月1日晚,密西西比州议会举行降旗仪式,一名非裔美国人将带有南方邦联旗帜图案的州旗最后一次降下,这面州旗连同它代表的一段历史随后被送往密西西比历史博物馆。

永久降旗也许并不算大新闻,让人深思的是它能够飘扬到现在。

政治与争执

自由经济规则在政治领域的延伸让美国国内各种社会思潮和政治力量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一种隐形的流动感,让权利、种族、价值观等扮演着多轴陀螺仪的角色。

不过,自由经济规则也早已显示出它的弱点。首任总统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预见“美国存在着党派分立的危险”。他认为,美国的党派竞争是一团火,应当用来“供人取暖”,但要防止它“火焰过大,贻害于人”。

但还处在害怕被打,一心想对外中立、对内发展经济时期的华盛顿总统无法预见美国强大后怎样立身、如何对外交往的策略。

当今的美国俨然成长为当时华盛顿总统眼中美国对手的形象。而近些年来中国的发展或许让美国看到了自己当年努力的样子。

▲年2月4日,美国首都华盛顿,美国总统特朗普(前)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演讲后,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民主党人佩洛西(后右)将讲稿副本撕毁。

点击链接,观看报道:看细节!特朗普国情咨文现场尽显两党对立

现实比故事更让人难以预测,在西班牙流感刚过百年的今天,呈现在美国人民面前的是:一场几乎被榨干全部使用价值的瘟疫,两个泾渭分明的阵营,三权角力的战场,可谓“生命诚可贵,选票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年5月13日在美国华盛顿拍摄的国会大厦。

美国教育的特点之一是鼓励改变世界,个人对现实世界能做出的最大改变或许就是修改游戏规则。

大法官金斯伯格完成了一个故事的结尾,同时开启了另一场戏的序幕——谁来填补她的空缺。

金斯伯格的悼念活动上,有一家三口身穿印有金斯伯格传记封面图案的服装前来;有父母推着婴儿车排队等待1个多小时;有母亲带着上小学的女儿前来送行;有人坐在马路对面的花坛边,一个人久久凝望远处高台上的灵柩。

从悼念现场来看,金斯伯格的粉丝跨越了性别、种族、年龄和贫富,谁又知道在几公里的“朝圣”队伍里将来会出现多少个金斯伯格。

▲年9月23日,人们在位于美国华盛顿的联邦最高法院前悼念大法官金斯伯格。

点击链接,观看报道:悼念金斯伯格

巴雷特是特朗普执政近4年来提名任命的第三名大法官。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中保守派与自由派人数从5比4变成6比3,是保守派的重大胜利。

在填补金斯伯格空缺的女法官巴雷特的听证会上,有的国会议员甚至想从“女法官家谁负责洗衣服”这样的问题中解读出政治倾向性。

听证会现场,一名议员建议女法官展示一下她桌上的草稿纸,女法官微笑着举起一打白纸。于是,一个即兴作文题目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开来。有人说这是某党派的执政成绩单,有人说这是女法官的脑部CT,还有人说这是需要填补的空位。

年11月7日,是一半美国人的狂欢日,也是另一半美国人的至暗时刻。美联社宣布大选预判结果的那一刻,华盛顿大街上的气氛忽然起了变化,人们向身边路过的陌生人挥手欢呼,或是在车里鸣笛,或是拥抱在一起。

▲年11月7日,人们聚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附近。

下午四点钟的白宫北门,已经听不到抗议的口号,而是被音乐、香槟和啤酒代替。

▲年11月7日,人们聚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附近。

如果用数据说话,这样的场景便很容易理解了,虽然特朗普和拜登的选票差距并不大,但在首都华盛顿特区,90%以上的选民把选票投给了拜登。在此后的几天里,也有特朗普的支持者在华盛顿举行大规模游行。警察则采用了绝缘战术,通过封锁相关街区的办法,尽量不让双方的支持者相遇。

▲年11月7日,一名女子坐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附近的交通灯上。

感恩与感叹

疫情震中的感恩节,正如一年前大洋彼岸的春节,购物季和家人团聚依然是不变的主题,只是多了“忠孝”不能两全的顾虑。

年,林肯在美国内战期间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同一年,将感恩节确定为全国节日。即使回到那时,感恩节也是为了感谢上帝的恩赐,已与印第安人无关。

去年的感恩节上,特朗普先赦免了一只本就无罪的火鸡,随后赦免了在“通俄”调查中认罪的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弗林。

▲年10月22日,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笼罩在浓雾中。

历史有时带着捉弄人的诡计。

年12月3日,老布什的灵柩伴着寒风抵达国会。

年12月3日,前总统卡特因尿路感染入院治疗。

年12月3日,美国确诊病例超过1万。

这一天又适逢年美国大选投票日(11月3日)满月,特朗普站在白宫阳台上,在第一夫人的陪伴下远程点亮了国家圣诞树。

年的圣诞树沿用了年从新墨西哥州运来的一棵蓝云杉,虽然个别枝桠出现了干枯,但疫情下也因陋就简,继续承担起承载美国民众祝福的任务。

▲这是年12月4日在美国华盛顿白宫附近拍摄的国家圣诞树和圣诞装饰。

美国,有世界上最多的顶级大学,也有世界上最多的枪支(人均1.2支);有目前世界上最硬的货币,却承担着超过自身经济体量的债务;医院,也有目前世界上最多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大选是美国人民自己的“家事”,疫情是世界人民的“公事”。盼望这个国家能解决好这两大难题,给自己一份安宁,给世界一份安全。

▲年11月14日,新华社记者刘杰准备骑车去白宫外的抗议现场采访前自拍。

监制/兰红光

策划/费茂华

编辑/王海燕、戴天放、张晨岑

崔博文、李梦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422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