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火鸡 >> 火鸡的形状 >> ,原木在移动真实的 战役远不
次知道 是在20年前,那时候还在读中学。那时候喜欢读军事杂志,将不多的生活费省下来,都买了相关书籍。就是在这样的岁月里 次看到了 。
还记得一期《世界军事》里有一篇文章叫做原木在移动。年,一位中国的军旅作家在加拿大的一个餐馆里遇到了一位虽不相识的美国老兵约翰。这位美国老兵很动情地跟这位中国人讲述了半个世纪之前的那场战争。
年12月,约翰所在的美军某连队在朝鲜东部一个小山村休整。夜里约翰听见窗外响起激烈的战斗声,他向外看去,发现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严寒里,冒着美军强大炮火的打击,无数身披白布的中国人民 战士——不知他们在冰天雪地里埋伏了多久——正从周围的树林里冲出来,涉水冲锋。他们趟过被炮火炸开的小河,两条裤腿很快就冻住了,他们跑得很慢,因为他们的裤腿不能弯曲,他们的火力很弱,没有炮火掩护,他们的枪好像也被冻住了,他们就像一根根僵硬的原木在移动。他们中,有人像原木一样倒下。他们中,有人不断冲上来。加入战斗的约翰枪管子打红了,但“原木在移动”,火力根本无法阻止他们。
那天晚上,身着全套美式冬装的约翰被冻掉了7个脚趾。他的连队被合围,只有他在内的十几人侥幸逃脱。
50年来,约翰苦思冥想,不得其解:这场美军军力占 优势的战争,为什么是一穷二白的中国赢了?那些年轻的 战士,为什么不畏死亡?这些东方军人到底有一个什么样的灵魂?
看着描述,再看看电影。电影的表现还是过于温柔了。
根据这位中国作家的推断,美国老兵所讲述的场景就是入朝作战环境最为艰苦,战斗最为惨烈的 战役。
在那里?
,是朝鲜北部 的湖泊,发源于草鞋岭,位于柳潭里和下碣隅里之间, 一路向北,注入鸭绿江。
和赴战湖位于高寒的盖马高原的东北部,两大湖泊及其附近地区被称为 地区。
周围平均海拔约米,几乎全是崇山峻岭,山上植被茂密,山间道路狭窄,人烟稀少。
从北冰洋、西伯利亚来的冷空气几乎没有阻碍的就能侵入 地区。
地区自10月底开始入冬,11月份气温就能达到零下27度。而年的这个冬天, 地区的温度下降到了50年来的 ,在零下40-50度。去年北京一场的寒冷,零下十几度就受不了了。那么在人迹罕至的高山、大雪漫天的野外,又是何等的感受。
这样的地形、这样的地理位置、这样的气候,有利于限制美军的机动优势,难于发挥美军的火力,但是也注定了 要忍受超乎人体极限的恶劣环境。
战役的经过
战役是入朝作战第二次战役的东线战役。
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 低调入朝参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和部署之后,先发起了入朝之后的 次战役。 次战役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并没有遏制“联合国军”的嚣张气焰。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分兵两路继续北犯。直逼朝鲜政府临时所在地——江界
为了扭转战场态势,中央军委和 紧接着准备发动第二次战役。在此情况下,紧急调在福建练兵准备解放台湾的第九兵团宋时轮部三个军共计15万人入朝。
第九兵团于年11月初进入朝鲜。接替原13兵团42军负责东线战役,42军支援西线战役。
原本在福建沿海练兵的第9兵团,被紧急调往朝鲜战场,衣着单薄。战士们对于即将进入的高寒地区没有任何的准备。在开往东北的列车上,战士们才得知目的地。军情紧急,原计划在辽阳、沈阳换冬装的十几万战士直接过了鸭绿江。
电影看到这的时候我流泪了
临时停车的时候,东北边防的部队看到战士的衣着,都给吓呆了。赶紧脱下自己的军装往车上扔。
入朝 天,第9兵团就冻伤多人。9兵团每个班10多个人只有一两床棉被,战士们只好把棉被铺在雪上,10几个人抱在一起取暖。每天早上点名,名单上都会短一截……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9兵团的战士们为了躲避敌机侦查,只能白天隐蔽,晚上行军。
年11月25日,第二次战役的西线部分开始发动进攻。原本9兵团与13兵团要在同一时间发动进攻。即使是宋时轮面对这样的环境也无法按照这个时间点执行命令。部队太苦了,在一两尺深的雪里穿着胶鞋行军,不可能按时赶到指定位置。在权衡之后,彭德怀同意宋时轮拖后两天进攻。
11月27日夜10时,西北风吹着雪花,让人都睁不开眼。突然,几发信号弹升空。9兵团20、27军8个师向毫无准备的美军发起进攻。经过一夜的战斗,将美步战7师和陆战1师砍为5段。
仅仅接战1天,马克阿瑟就命令美军向南突围。陆战一师的师长史密斯对部下说道:
退却?见鬼去吧,我们不过是换个方向进攻。
史密斯说得没错,因为他们向南撤退的路已经被 给堵死了。
杨根思就是在这期间的战斗牺牲的。杨根思是 位荣获“特级英雄”称号的 战士。
11月30日,以四倍于敌人的兵力,集中歼灭美7师31团,即北极熊团。该团因为在一战中参加过对苏联的干涉,进入过西伯利亚而被命名。二战期间参加过太平洋战场上的阿留申群岛、马绍尔群岛和冲绳岛等战役,没想到挺过了西伯利亚没有挺过 。该团人几乎被全部消灭。(我军消灭的北极熊团是团级作战单位,由31团和32团各自一部分组成,虽然这之后的31团单位还在,但是我军消灭北极熊团的说法以及我军的战果是没有问题的,不用有任何的质疑)。
12月1日,陆战一师突破我军包围开始南撤,20军开始追击,尽量减缓敌人的行军速度,为正在赶路的26军争取时间。
12月4日,陆战一师5团、7团撤回了下碣隅里,3天的时间才走了22公里,平均每小时才走米,22公里的路上有人伤亡。不过,这仅仅是开始。
12月5日晚,下碣隅里的美军火炮向两次山地猛轰。
12月6日清晨,天刚亮,美军大撤退开始。为了不把物资留给 ,美军用炸药炸,推土机碾,倒上汽油烧等各种方式,毁掉了大量的食品、服装等物资装备,这让忍饥挨饿的 战士们看了心痛不已。
12月6日天黑的时候,作为预备队的26军赶到,激战又开始了。
从下碣隅里到古土里的18公里的路程,美陆战一师用了38个小时,这支美军的 平均每个小时只能走米,每公里伤亡34人。
在古土里,陆战一师师长史密斯接到了一个消息: 被炸。
是 上引水管道上的悬空单车道桥梁,桥下是万丈深渊。 是 的撤退道路,此时收到这个消息,史密斯内心的震惊可想而知。
被炸毁的
原来12月1日,20军炸毁了 ,美军士兵用木桥代替通车。12月4日, 第二次炸毁 ,美军工兵又修建了一座钢制的车辙桥。接着 炸毁了桥基, 再次被毁。结果美军从日本空运了8套重达1.1吨的车辙桥组件。美军仅用两天时间就架起了一座载重50吨的桥梁。( 可以拍一部电影)
可以对比一下《 》我军的架桥设备和美军的架桥设备。
美军通过
虽然通过了 ,20军战士们不顾一切地继续追杀。
12月9日,黄草岭南撤之敌和真兴里北援之敌夹击高地,这是 一道关口。 60师一个营名官兵在粮食、补给早已断绝的情况下,在几乎冻僵的情况下,战斗到 一刻,无一人投降,全部壮烈牺牲。
12月24日,亚洲的平安夜,美军远东所有战机全部集中到兴南港上空掩护美军撤退。美军从兴南港撤走了10.5万人,1.75万辆汽车,35万吨物资。
12月25日, 占领兴南。
至此,历时一个月, 战役结束,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结束,第二次战役结束。
第二次战役是改变 局势的关键一战。
为什么如此惨烈?
年9月,第9兵团从朝鲜回国,车行鸭绿江边,司令员宋时轮要司机停车,下车后向 方向默立良久,然后脱帽弯腰,深深鞠躬。当他抬起头来时,警卫员发现,这位将军泪流满面,不能自持。这一颇具悲情色彩的场景无疑是对这场战役惨烈程度的 注解。
此役,美陆战一师战斗减员多人,非战斗减员7多人。
第二次战役歼敌3.6万人,其中美军2.4万人。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在撤退途中,座车与南朝鲜溃军汽车相撞当场身亡。
彭老总看着胜利报告,心情却是十分的沉重。第二次战役 作战伤亡3.07万人,冻伤达5万人。仅东线伤亡就达到了4万多人,其中冻死冻伤3万多人(冻死多人)。9兵团有的部队冻伤减员22%。
此役之后,9兵团未能参加第三、第四次战役。中央军委本计划调9兵团回国休整,但是9兵团的将士们没有同意,继续留在了朝鲜战场,第五次战役又有了9兵团的旗帜。
那么此次战斗为什么会如此惨烈呢?
首先就是因为自然环境过于恶劣。第9兵团是被紧急调往朝鲜战场的。准备不充分,在极端寒冷的情况下,士兵们无法适应。
这种环境将士们受不了,武器装备也受不了。在我军少的可怜的炮兵部队里迫击炮占了绝大多数,在这种环境下,迫击炮和迫击炮弹被冻得都变了形,居然有三分之二的迫击炮弹变成了哑弹。
就连装备精良的美军也受不了。一个美军士兵上个厕所,屁股就被冻在了马桶上, 找了军医才拿下来。美军的汽车、坦克必须每隔两个小时就得发动15分钟,否则就再也无法启动了。卡宾枪被冻得像树枝一样一碰就断。
在这种情况下,钢铁都受不了,何况人?更何况衣着单薄的 战士。
其次装备相差实在是悬殊。美军4万人的部队就有辆坦克,辆汽车。还有 的海空优势。睡觉还有羽绒睡袋,吃的有牛肉,火鸡腿,甚至还有威士忌。我军呢,冰冷的土豆、地瓜都不能管够。一个团只有八九门老式的火箭筒,火力突击的大炮一门都没有。小口径的迫击炮在这种气温下还掉链子。很多时候手榴弹是 手里 的重火力。
一战尽显美军装备优势的好处。
再有后勤保障不充分。朝鲜半岛本身就是物资匮乏的地方。 出国作战很难做到就地补给。大量的补给物资需要从国内运输,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物资供应格外的艰难。战役后期,20军缺粮少弹,都追不动了。
美军不是软柿子。经历过二战洗礼的美军 不是软柿子。他们的战斗力、战斗意志、战斗经验都是 的。在面对突然的袭击,美军能够迅速地调整部署,依托自己的优势就地反击。据后来 战士回忆,国内战争时,为了防止国民党军队的空中侦察,只需要在车上覆盖杂草就行。刚入朝作战的 没有经验也是按照国内战争时期的方法进行隐藏,但是美军飞行员经验丰富,飞得很低,直接将车上的用来伪装的草吹掉了。
这样的对手是 之前没有遇到过的。
战役为何没有全歼陆军一师?26军去了那里?
虽然成建制地消灭了北极熊团,但是没能全歼美军 陆战一师实属遗憾。让 的 9兵团与美军 陆战一师的交手留下了遗憾。
在炸毁 之后,全歼陆战一师成了可能。在几次炸毁修复 之后,陆战一师成功地从 撤退。
的突围,失去了围歼陆战一师的 时机。这个责任9兵团26军要负主要责任。那么这支参加过孟良崮战役的铁军为何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了呢?
战役开始时20军和27军分别陈兵 西、北两侧,26军则在东侧担任阻击任务。9兵团这支我军的 此次战役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重创对面的美军 第十军。而第十军的 就是陆战一师。
陆战一师组建于年,是美海军陆战队中资历最老,规模 的师级部队。瓜岛、贝里琉岛、冲绳岛,3场大战役,陆战1师取得全胜战绩,3获嘉奖,战果之辉煌在盟军部队中首屈一指。如果能歼灭陆战一师,意义可谓重大。虽然现在有的公知在说, 战役的目标不是歼灭陆战一师,主要任务是改变战场态势。那么改变战场态势不就是要重创敌军吗?歼灭敌人 的震慑作用又是何其巨大?
自11月27日战斗开始,到12月12日美军从 全部撤退。围歼陆战一师已经变得不可能。此时9兵团的20、27两军已经精疲力尽,虽然竭尽全力围追堵截为26军争取时间,但是26军的主力一直没有到达指定为止。据美军后来回忆,战争后期没有遇到有力的阻击。
26军,这支围歼过张灵甫,追击过杜聿明的 ,就此饮恨 。
作为此次战役的预备队,26军一样遭遇了严寒、大雪的困扰。行军速度一直无法达到要求。26军的装备在我军属于精良,有很多重装备,在这种需要急行军而道路不通的情况下,这些重装备反而成了“累赘”。
另外,美军的空中优势导致26军根本不敢走大路,大雪中穿山越岭不仅增加了行军路程也是延缓了进军速度,更是严重了阻碍了26军的速度。
在极限困难的环境下,身背7天干粮的26军,衣着单薄,身体早已达到了极限。在此情况下还要跟美军的坦克、汽车比速度。实在是太为难 了。
知耻而后勇,26军也跟“万岁军”38军一样,战果累累。
抱川、涟川激战三十八昼夜,歼敌1万。五圣山、新岱里、平康坚守11个月,大小战斗次,歼敌2万余。在年6月,26军从朝鲜回国时,共歼敌3.8万,居参战全军第5位。
几点感触
如果9兵团能够有充分的准备;
如果我们的装备不是那么差;
如果我们也有一支空军;
如果我们也有那么多的大炮,哪怕是足够数量的山炮;
如果气温不是那么低;
如果雪不是那么大;
如果军粮、后勤保障同美军一般;
如果26军能够按时到达指定位置;
如果我们有远程火炮,能够轰击兴南港……
如果这些如果都实现了,那么我们就能减少伤亡,不至于使那么多的战士埋骨他乡,就不会出现“冰雕连”,我们的战果还可以扩大,围歼陆战一师也不是没有可能。
可惜这些都是如果。不过我们现在已经治好了我们的“火力不足恐惧症”。 为我们打下的军威、国威不能遗忘。今天我们能够如此自信,先辈们的付出是决定性的。
美国人,联合国军们,他们是没有办法理解这种大无畏精神。因为他们不懂已经屈辱百年,还不容易翻身的中国人对美好未来的那种渴望。捍卫成果,决不允许任何人践踏!他们不懂,他们真的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