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鸡

回顾为啥西方备受欢迎的火鸡,中国却很少有

发布时间:2025/5/8 11:53:20   

●○前言○●

对于西方人而言,火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食物,每年的感恩节和圣诞节期间,大量的西方家庭都会聚到一起品尝美味的烤火鸡大餐。

可以说,对于一些西方国家来说,火鸡并不仅仅是一道菜,更是一种文化氛围。

然而,火鸡这种非常受西方人喜欢的食材为何在中国却难觅踪影?

●○火鸡的“水土不服”○●

火鸡是北美洲的特色食材,深受西方人喜爱。

然而,这种大型禽类食材虽然早在十九世纪末就已经被引入中国,但在中国大地上,火鸡却迟迟未能在餐桌上扎根。

数十年来,火鸡始终无法融入中国的饮食文化,却依然是一种“过客”,这是为什么?

实际上,火鸡在中国不受欢迎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最简单一点就是:火鸡不好吃。

一直以来,中国人在制作肉食的过程中,都会去追求鲜嫩滑润的口感。因此,我们国家对于肉类的做法虽然千奇百怪,但追求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肉类进入嘴中那一刻的口感。

但是,西方国家关于火鸡的做法虽然也不少,但其中最为普遍的做法就是将一整只火鸡放在烤炉里烤制。

这样制作的火鸡肉质较老,这和中式烹调用方大相径庭,其次,火鸡的养殖和烹饪都需要一定的专业条件和烹饪器具,对一般家庭来说门槛较高。

更重要的一点是,火鸡没有像鸡、鸭、牛、羊等禽畜那样深入民间,深植中华饮食文化,因而很难产生文化认同感。

文化认同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中国人来说,不同的食材都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就拿和火鸡相近的鸡来说。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鸡被认为是祥瑞之物,因而在国内的节假日中,都会有一道或多道以鸡为食材的美食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但对一个中国人来说,火鸡不过是一种新奇的食材罢了,当人们对于火鸡的新奇感过了之后,自然也就对火鸡提不起什么兴趣了。

实际上,很多西方国家民众也认为火鸡的味道其实很一般,但是,在美国以及加拿大,火鸡更多的是被当做一种节日传统,流传下来。

●○感恩节吃火鸡○●

关于火鸡之所以会在西方特别是北美地区这么出名,主要还是和第一批来到美洲大陆的清教徒有着密切联系。

十七世纪,一群来自欧洲的清教徒来到了美洲大陆,但是,当他们来到美洲后,这些没有什么野外生存经验的清教徒面临着寒冬和粮食短缺的困境。

正当他们饥寒交迫、岌岌可危时,当地的原住民伸出了自己的援助之手,他们主动将自己的食物送了过来,并教会了这些清教徒如何种植粮食。

而凭借着原住民所给予的种粮本领,这些清教徒所种的粮食终于成功的在次年收获,这使得清教徒们非常兴奋。他们举行大规模的聚会活动来庆祝丰收。

在这些人庆祝的宴会上,当仁不让的主食就是烤火鸡。而之所以选择火鸡,是因为在美洲地区,这种大型禽类随处可见,很容易被人所获取。

另一点则是因为火鸡的个头很大,一只成年火鸡重量可达十一公斤,这可以为这些很少能够吃上肉的清教徒们提供大量的肉食和丰富的蛋白质。

因此,在感恩节这天的庆祝活动逐渐演变为一种传统,并在年成为美国的全国性节日——感恩节。

每年感恩节来临之际,美国总统会象征性地赦免一两只火鸡,让它们免于屠宰,这种仪式一直延续至今。

正因为火鸡兼具实用性和象征性,它才会在美国历史和文化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成为感恩节的代表,广为人知。

根据统计,在每年的感恩节中,美国人会消耗约3亿公斤的火鸡,着足以说明这种传统节日对于火鸡销售市场的影响力。

不过,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加深,许多西方国家的美食开始进入到中国。尽管火鸡的口感并不受中国人满意,但在“新鲜感”的号召下,肯定还是有一些市场的。

然而,在中国的火鸡养殖户却几乎没有,这是为什么?

●○中国火鸡的养殖之难○●

对于中国的养殖户来说,养殖火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是因为,火鸡的运动能力强,能吃能跳还能飞,这就意味着养殖火鸡需要一个非常大的空间,这对很多中国养殖户来说,无疑是一种额外的开支。

同时,火鸡的饲养成本也很高,包括饲料、保暖设备、疫苗等方面的开支,都让很多养殖户望而却步。

而当一些养殖户好不容将火鸡养大之后还会遇到如何销售的问题,由于人们只有在过洋节或者尝试新的美食时,才会选择火鸡肉。

这使得火鸡在中国的消费市场并不大,且十分不稳定,因而养殖户很难获得持久且稳定的收益。

对于养殖户来说如何赚钱才是最重要的,养殖火鸡这种“吃力气却不讨好”的买卖自然就没什么人干。

●○结语○●

火鸡这种食材的欢迎程度在中国和西方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差异,还是文化差异的结果。

也许当中国和西方的了解进一步加深之后,善于制作美食的中国人终究能找出一种符合中国人自己胃口的火鸡做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924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