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了ABC理论。A是指某一诱发事件;B是指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亦即信念;C是指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映和行为结果。罗素在《哲学问题》中讲过一个火鸡的信念的故事:有一只火鸡,它的主人每天都给它喂食。每一次喂食,都使火鸡更加相信生命的一般法则就是得到友善人类的喂食,只有人类是为它的最大利益着想的。随着友好喂食次数的增加,火鸡的信念也在增加,它感到越来越幸福,越来越安全。结果大家都知道,当然是友好喂食的手毫不犹豫地拧断了火鸡的脖子。在这个故事中,喂食是诱发事件;火鸡认为喂食者是为它着想的,就是火鸡的信念;火鸡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就是它的情绪反映,死亡就是火鸡的行为结果。有人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哲理是:计划永远都没有变化快。这也许是对的,但我觉得,我们应当还要看到火鸡的不合理信念。火鸡的信念个体的不合理信念是怎么养成的呢?哲学家培根曾经尖锐而深刻地总结了人类根深蒂固的弱点和劣势,他称为“四大假相。我把它全部浓缩为“洞穴假相″:个体在环境、教育、性格和爱好等方面的不同,从而会形成以自身为尺度的观点。在认识事物时又往往从主观出发,把个体的意志和感情灌输在对事物的认识活动中,并把它们强加给客观世界。这时便养成了不合理信念。个体在这一活动中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歪曲了事物的真相,却在心理上一直期待自己对事物的预言成真,而行为的结果肯定是让个体失望的。失望的结果,由于个体的盲目崇拜,又有可能让个体对自己的不合理信念更加执着。这样便引发了一糸列的心理问题。洞穴假相男女恋爱中或许都有这样的观念:女方把男方愿不愿意在自己身上花钱当作“试婚石″;男方把女方的窈窕淑女形像当作好逑的标准。这难道不正是“火鸡的信念吗?这不是已经掉进“洞穴中去了吗?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不合理信念。成功是不可以复制的,但失败却总是相似的。登高望走过的路由于人类认知的有限性,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合理信念的。我们做不到杜绝,但却可以做到远离不合理信念。首先要在心理上摒弃对与错的观念,因为没有对错,所以我们才选择合理。合乎自然,符合道德,就是合理的。在合理的基础上,我们才去选择合适自己的。当然了,别以为自己有多么了不起。凭什么都是别人适合自己?自己就不能去适合他人吗?又一个“洞穴″。THEEND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cf/7648.html